来源:数据观 时间:2024-08-05 16:00:47 作者:
在数智化浪潮席卷全球的当下,数博会作为大数据领域的年度盛事,正推动着数字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近日,软通智慧COO李进在接受数据观专访时,深情回顾了软通智慧与数博会的不解之缘,并展望了未来合作的新篇章。
自2015年首届数博会举办以来,软通智慧作为城市数据智能服务的领军企业,已连续九年深度参与这一盛会,不仅见证了全球大数据产业的蓬勃发展,更在数博会的舞台上展示了其在智慧城市、AI技术、数据治理等领域的最新成果与创新解决方案。李进表示,数博会是行业发展的“指南针”,为企业提供了宝贵的资源和机会,是软通智慧拓展市场、深化合作、推动项目落地的重要平台。在即将举办的2024数博会上,软通智慧将携更多前沿技术与创新应用亮相,与业界同仁共绘数字中国建设的宏伟蓝图。
数据观:贵公司是如何与数博会结缘的?请您简单回顾一下首次参加数博会的情况?
软通智慧COO李进: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互联网+”与大数据不仅成为当年的年度热词,更成为创新中国经济社会的驱动力量。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软通智慧软作为中国领先的城市数据智能服务提供商,敏锐地捕捉到了大数据与智慧城市深度融合的无限可能,与2015年首届数博会邂逅结缘。
首次参与数博会,我们满怀信心与期待。在精心筹备下,将软通智慧在智慧城市领域的最新技术成果、创新产品及解决方案带到了数博会上,借助数博会这一合作、交流平台,向来自全国各地的城市政府、行业专家及客户全面展示了软通智慧的能力,旨在助力各地城市以更加科学、更加系统、更加智慧的方式推进智慧城市项目的建设与运营。
数据观:过去的九年中,贵公司参与数博会的频率如何?有哪些重要的参展参会经历和收获?
软通智慧COO李进:自2015年数博会举办伊始,连续九年来,软通智慧不仅从未缺席数博会,还不断扩大参与数博会的深度和广度,成为数博会的“铁杆”拥趸。这九年里,我们见证了全球大数据产业发展的壮阔历程,也成为了数博会高规格、高水平办展办会的参与企业之一。
借助数博会平台,我们也逐步搭建起了与政、产、学、研界及用户之间紧密合作的桥梁,打造了软通智慧产业生态圈,携手各界共绘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宏伟蓝图。
2017年的数博会,对软通智慧来说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我们在业内首次发布了“智慧城市服务平台”,为智慧城市的未来发展带来了创新思路,吸引了业界的广泛关注。在2023数博会期间,我们在“数‘智’花果园治理实践”的基础上,重磅发布了“AIGC基层治理云产品解决方案”,以数字化赋能基层社会治理,推动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助力创建现代化数治社会。同时,我们还主办了以“数治无疆·智治无界”为主题的“AIGC与基层治理发展论坛”,邀请了中国工程院院士谭建荣,工信部五所数据治理服务中心副主任李帅,中国人民大学高瓴人工智能学院教授、博导卢志武等专家学者,共同探讨新时代党建引领下的基层治理现代化,共建“AIGC新生态+基层治理”合作生态。
数据观:您认为数博会为企业提供了哪些宝贵的资源和机会?有哪些独特优势?
软通智慧COO李进:对软通智慧而言,数博会不仅是国家、行业权威针对宏观政策落地解读的权威窗口,也是行业发展的“指南针”,是企业获取销售合作商机、开拓市场资源、共建生态的重要桥梁,也是加深政企战略合作、助推项目签约的加速器。
当前,数据作为“第五大生产要素”,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力量。与其他国家级展会相比,数博会是全球首个以大数据为主题的博览会,是展示国内大数据发展成就、汇聚全球大数据资源的国际性盛会、世界级平台。数博会标志性的“大数据”定位,助推贵阳成为了国家级大数据产业发展集聚区,这也和软通智慧的“数据+AI”的发展战略不谋而合。
数据观:2024数博会即将举办,将继续以服务为核心,让企业唱主角,构建专业高效的交流合作平台,贵公司有哪些具体的参与计划和期望?未来希望与数博会建立怎样的合作关系,共同推动大数据产业的发展?
软通智慧COO李进:目前,数据要素正快速融入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和社会服务管理等各个环节,形成了丰富的应用场景,推动了社会生产方式变革。2024数博会上,软通智慧将继续全面参与大会的各个环节,重点展示在“数据要素×”“AI+行业应用”和“新算力”三大领域的服务能力和创新成果。同时,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全面展现软通智慧硬核的数智能力,为数字中国的建设持续赋能增智。
数智化转型正当时,以大模型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加速发展,数据要素市场需求爆发,数字技术迸发出旺盛的生命力,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力量。今年是数博会举办的第十年,数博会持续为新产品、新技术创新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展示平台,为行业合作交流搭建重要的沟通桥梁,同时也为行业标准化发展注入全新动能。面向未来,软通智慧将携手数博会以及合作伙伴,聚焦“数据要素×”“AI+行业应用”和“新算力”领域,发挥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共振效应,推动数据要素新质生产力的壮大发展,全面助力数字中国建设。
责任编辑:张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