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正文

国家多部委发布!13份“十四五”规划,115项重大工程

  现阶段,正是产业“十四五”规划发布的密集期。“十四五”规划对每一个产业的重大引领作用不言而喻。近段时间,国家多个部委陆续发布各自领域的“十四五”发展规划。据不完全统计,已发布《“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十四五”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等13个与科技领域相关的政策文件。

  在这13份“十四五”规划中,共计涉及115项重大工程。这些重点工程具有战略性、基础性、引领性,涉及科技、数字经济、信息通信、交通、政务、数字化转型等各方面。值得注意的是,“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绿色节能等关键词贯穿这115项重大工程工程。

《“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

  发展目标:到2025年,数字经济迈向全面扩展期,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0%,数字化创新引领发展能力大幅提升,智能化水平明显增强,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取得显著成效,数字经济治理体系更加完善,我国数字经济竞争力和影响力稳步提升。

  11项重点工程:

  信息网络基础设施优化升级工程

  数字质量提升工程

  数据要素市场培育试点工程

  重点行业数字化转型提升工程

  数字化支撑服务生态培育工程

  数字技术创新突破工程

  数字经济新业态培育工程

  社会服务数字化提升工程

  新型智慧城市和数字乡村建设工程

  数字经济治理能力提升工程

  多元协同治理能力提升工程

《“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

  发展目标:到2025年,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大部分实现数字化网络化,重点行业骨干企业初步应用智能化;到2035年,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全面普及数字化网络化,重点行业骨干企业基本实现智能化。

  6项重点工程:

  智能制造技术攻关行动

  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建设行动

  行业智能化改造升级行动

  智能制造装备创新发展行动

  工业软件突破提升行动

  智能制造标准领航行动

《“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

  发展目标:到2025年,我国成为全球机器人技术创新策源地、高端制造集聚地和集成应用新高地。到2035年,我国机器人产业综合实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机器人成为经济发展、人民生活、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

  4项重点工程:

  机器人核心技术攻关行动

  机器人关键基础提升行动

  机器人创新产品发展行动

  “机器人+”应用行动

《“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

  发展目标:到2025年,数字中国建设取得决定性进展,信息化发展水平大幅跃升。数字基础设施体系更加完备,数字技术创新体系基本形成,数字经济发展质量效益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数字社会建设稳步推进,数字政府建设水平全面提升,数字民生保障能力显著增强,数字化发展环境日臻完善。

  17项重点工程:

  5G创新应用工程

  “智能网联”设施建设和应用推广工程

  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建设工程

  空天地海立体化网络建设和应用示范工程

  数据要素市场培育工程

  大数据应用提升工程

  信息领域核心技术突破工程

  信息技术知识产权与标准化创新工程

  信息技术产业生态培育工程

  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工程

  信息消费扩容提质工程

  智慧公安建设提升工程

  人工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工程

  应急管理现代化能力提升工程

  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提升工程

  数字公共服务优化升级工程

  “数字丝绸之路”共建共享工程

《“十四五”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

  发展目标:到2025年,大数据产业测算规模突破3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保持在25%左右,创新力强、附加值高、自主可控的现代化大数据产业体系基本形成。

  6项重点工程:

  数字治理能力提升行动

  重点标准研制及应用推广行动

  工业大数据价值提升行动

  行业大数据开发利用行动

  企业主体发展能级跃升行动

  数据安全铸盾行动

《“十四五”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发展规划》

  发展目标:到2025年,信息化与工业化在更广范围、更深程度、更高水平上实现融合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向制造业各领域加速渗透,范围显著扩展、程度持续深化、质量大幅提升,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步伐明显加快,全国两化融合发展指数要达到105。

  5项重点工程:

  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

  两化融合标准引领行动

  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广工程

  系统解决方案能力提升行动

  产业链供应链数字化升级行动

《“十四五”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

  发展目标:到2025年,信息通信行业整体规模进一步壮大,发展质量显著提升,基本建成高速泛在、集成互联、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创新能力大幅增强,新兴业态蓬勃发展,赋能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能力全面提升,成为建设制造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的坚强柱石。

  21项重点工程:

  5G网络部署工程

  千兆光纤宽带网络部署工程

  IPv6网络服务能力提升工程

  移动物联网部署工程

  卫星通信建设及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规模化应用工程

  国际海陆缆建设及保护工程

  数据中心高质量发展工程

  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

  移动通信核心技术演进和产业推进工程

  通信大数据应用创新工程

  5G应用创新和产业生态培育工程

  互联网“聚源”工程

  市场监管“聚力”工程

  应急通信“聚能”工程

  互联网服务“聚心”工程

  信息通信监管“聚治”工程

  5G和工业互联网安全创新工程

  网络安全技术产业生态培育工程

  网络安全智慧大脑工程

  网络可信体系支撑保障工程

  新一轮电信普遍服务工程

《“十四五”推进国家政务信息化规划》

  发展目标:到2025年,政务信息化建设总体迈入以数据赋能、协同治理、智慧决策、优质服务为主要特征的融慧治理新阶段,跨部门、跨地区、跨层级的技术融合、数据融合、业务融合成为政务信息化创新的主要路径,逐步形成平台化协同、在线化服务、数据化决策、智能化监管的新型数字政府治理模式,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治理、公共服务和生态环境等领域的数字治理能力显著提升,网络安全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有力支撑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11项重点工程:

  政务大数据开发利用工程

  国家电子政务网络完善工程

  政务云平台体系建设工程

  数据共享开放深化工程

  一体化政务服务体系优化工程

  执政能力提升信息化工程

  依法治国强基工程

  经济治理协同工程

  市场监管提质工程

  公共安全保障工程

  生态环境优化工程

《数字交通“十四五”发展规划》

  发展目标:到2025年,“交通设施数字感知,信息网络广泛覆盖,运输服务便捷智能,行业治理在线协同,技术应用创新活跃,网络安全保障有力”的数字交通体系深入推进,“一脑、五网、两体系”的发展格局基本建成,交通新基建取得重要进展,行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有力支撑交通运输行业高质量发展和交通强国建设。

  6项重点工程:

  综合交通运输信息平台工程

  交通新型基础设施网络工程

  北斗全球海上遇险通信与搜救支持系统工程

  智慧客运枢纽工程

  智慧物流提升工程

  全国重要交通基础设施结构健康与安全风险监测网络工程

《“十四五”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规划》

  发展目标:到2025年,规模以上企业软件业务收入突破14万亿元,年均增长12%以上,工业APP突破100万个,建设2-3个有国际影响力的开源社区,高水平建成20家中国软件名园。

  8项重点工程:

  关键基础软件补短板

  新兴平台软件锻长板

  信息技术服务应用示范

  产业基础能力提升

  “软件定义”创新应用培育

  工业技术软件化推广

  开源生态培育

  软件产业高水平集聚

《“十四五”民政信息化发展规划》

  发展目标:到2025年,全面形成与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建设相适应的民政信息化发展新局面,体系规划设计更加完善,统筹协调机制更加有效,数字技术与民政工作融合更加深入,民政领域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基本民生保障精准化、基层社会治理精细化、基本社会服务便捷化取得明显进展,信息化在促进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提升人民群众满意度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4项重点工程:

  政务服务能力提升工程

  民政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大数据分析和应用提升工程

  信息基础设施和安全能力提升工程

《“十四五”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规划》

  发展目标:一是整体发展质量稳步提高;二是创新能力和专业化水平显著提升;三是经营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四是服务供给能力全面提升;五是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

  9项重点工程:

  优质中小企业培育工程

  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和专业化水平提升工程

  中小企业服务机构能力提升工程

  中小企业融资促进工程

  中小企业合法权益维护工程

  中小企业数字化促进工程

  中小企业绿色发展促进工程

  中小企业质量品牌提升工程

  中小企业国际化促进工程

《“十四五”电子商务发展规划》

  发展目标:到2025年,我国电子商务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电子商务交易额将达到46万亿元,全国网上零售额达17万亿元,相关从业人数达7000万人。

  7项重点工程:

  高质量发展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培育高品质数字生活

  电子商务带动产业数字化转型

  电子商务助力乡村振兴

  电子商务促进国际合作

  优化电子商务要素资源配置

  强化电子商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

责任编辑:蔺弦弦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