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贵州贵州大数据产业动态正文

贵州社会治理:在大数据上“绣花”

  大数据为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开辟了广阔空间。近年来,贵州深刻把握大数据、移动互联、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发展大势,把大数据思维运用于社会治理实践,成为“云上贵州”的又一抹亮色。

  大数据催生网格警

  6月25日下午,贵阳市南明区瑞金南路上发生一起纠纷,正在附近巡逻的网格民警通过手持警务终端接警后,仅3分钟便赶到现场,及时防止了事态的进一步升级。

  在这起简单的事件背后,是贵阳公安运用“大数据”理念探索现代警务机制改革的一个缩影。

  来到贵阳市公安局块数据中心,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大厅里占据了整面墙的硕大的液晶屏幕。屏幕上有网格警的实时定位,有贵阳实时街景……

  “网格警,是利用大数据后产生的新警种。”贵阳市公安局指挥中心110报警服务台主任徐燕介绍说,网格化接处警的最大特点就是快速、规范、自流程化。

  在110指挥中心,记者看到,一位接警员接到报警信息后,只需将时间、地点和报警的情况输入电脑,系统就会自动将警情指派给距离案发地最近的网格警。

  一旁的显示器上,会实时跟踪该条报警信息的处理情况。大约5分钟后,记者看到,原本待处理的信息,就变成了已受理。

  “这表示网格民警已到达了现场。”徐燕说。

  传统的110接处警模式是110指挥中心接到报警后,通知案发地辖区派出所,再由派出所安排值班民警前往现场。

  “要是遇到中途堵车或者辖区内同时还有其他警情需要处置时,民警经常无法及时赶到。如形成案件的,也无法实时了解案件的办理进度。”徐燕说,网格化接处警将全市城区、城镇划分为54个网格,每个网格配备1辆网格巡处车,网格警则是全天24小时在街面网格开展“有警接警、无警巡逻”警务工作。

  每个民警均配备一台手持移动警务终端,接到报警信息后,移动警务终端上会有报警的情况的精准的定位,系统通过报警手机号自动获取报警人的位置信息,接警员在进行简单询问后,根据报警位置信息将警单派发到离报警人最近的网格民警的手持终端上,民警可以最快时间到达报警点,并找到报警人。报警人从拨打110报警电话开始,所有接处警环节的信息都实现系统自动留痕,形成闭环数据流。网格化接处警工作开展以来,通过快速反应,成功制止突发事件、破了案,还解决了很多求助,得到了市民群众的高度认可。

  健康码筑牢战疫“数据长城”

  在过去的几个月内,所有搭乘公交、进入超市或小区等公共场所的贵州人,早已习惯于这样的方式:轻轻滑动手机,点击扫一扫健康码,然后凭绿码通行。

  人们口中的健康码,其实是在贵州省大数据局统筹下,组建专业技术团队打造的。 一张小小的二维码,就像一堵生命安全的数据长城,成为数千万人生命安全的保证。

  6月28日,记者走进位于贵州双龙航空港经济区的双龙数据工场,探访这神奇的健康码的诞生过程,以及大数据在防疫抗疫方面的独特作用。

  “其实在疫情爆发后,因考虑到大数据在监测分析、病毒溯源、防控救治、资源调配等方面的作用,公司就有了打造类似平台的想法。正好省大数据局发来邀请,便积极参与其中了。”谈起参与研发的缘起,贵州数联铭品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首席运营官董博回忆道。

  她对记者说,公司接到任务后,80余名员工紧急商议,并于2月14日在线远程开始研发。期间,云上贵州大数据(集团)公司快速整合省卫健委、省公安厅等部门及运营商、交通、空港等疫情防控相关数据,数联铭品则加快对数据清洗加工、统计分析、接口开发及后台系统等一系列开发工作。

  一周后的的2月21日,由数联铭品公司与云上贵州大数据(集团)公司联合打造的“贵州健康110二维码”和“贵州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重点人群社会防控支撑平台”正式上线投入使用,疫情防控有了便捷而精准的方式。

  一张二维码,是如何为健康保驾护航的呢?董博解释道,市民扫描二维码后,需要进行实名认证,完成籍贯、居住地址等信息登记。这样,就能判断该人员是否来自安全地区,是否需要隔离。同时,由于所有公共场所均需扫码通行,如果有疑似人员在该处扫码,那系统便能立即响应,通过健康码找出与之接触过的人,并采取应急措施。

  具体来说,“贵州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重点人群社会防控支撑平台”利用大数据技术手段,汇聚了全省确诊人员、疑似人员、密观人员、核酸检测人员、从湖北返黔人员、居家观察人员等最完整最权威的防疫重点人群数据库,并按照“医院隔离、集中隔离、居家隔离、自我观察、正常通行”五种管控措施,分别用“紫、红、橙、黄、绿”五种颜色对应,扫码时不同人员会显示与其对应的颜色。而一线防控人员,只需根据不同的颜色采取相应的措施即可。

  如今,这种看似普通却意义巨大的二维码,仍活跃在贵州各市州的各小区、超市、公共运输工具、办公大楼等社会防控基本单元,有序有力有效地助推着全省复工复产复学。

  大数据走进寻常百姓家

  对于生活在城市里的人来说,开车出门找停车位最麻烦。找车位耗时半小时是常事,有时候兜兜转转绕了好几圈都不一定能找到停车位。“大数据的美妙之处,就在于它提供了无数的可能性。” 在贵阳创业的“贵漂”张念说。

  6月28日上午,张念要去大西门附近办事。他提前点开了“掌上车秘”APP,点击停车引导,输入“大西门”,附近停车场及空余车位数量一目了然。张念看到腾达广场停车位显示空余车位12个,便跟随导航指示前往停车场。停完车后,通过APP进行“无感”支付即可,也可通过扫描停车场二维码使用线上支付。

  不仅如此,车主还可以通过“掌上车秘”APP预约停车,以防车辆到达后无位可停。只需要在APP上选择好停车场及入场停车时间,预约成功后,约定时间内车主就可以随时驶入泊位。

  “针对一些私家车位,还可以通过车主入驻分享的方式,在我们的平台上发布自家闲置的停车位,有需要的车辆就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停车,这样就增加了车位使用率。”贵州车秘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冯建波告诉记者,通过大数据技术,“掌上车秘”APP将车位的供给和需求方精准对接,通过有效引导车辆停向空闲车位,在提高车位利用率的同时,也缓解了“停车难”的问题。

  而在贵阳世纪城街道办事处便民服务大厅,机器人“小爱”正在和家住世纪城社区的朱阿姨对话:“您好,您有什么问题都可以向我提问。”“我想了解一下办理养老保险需要准备什么资料?”

  “小爱”机器人采用先进的人机交互技术,支持语言交互,可以承担查询、咨询、办理等工作,能让居民足不出社区就享受智能化的民生、政务、养老等一系列服务。

  对61岁的朱阿姨而言,大数据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但她可以真切感受到,现在好多事情,都只需要用手在屏幕上轻轻点几下,就很快解决了。在朱阿姨居住的世纪城社区龙福苑小区,智慧生活从进门那一刻就开启了。进出小区,她不仅可以通过刷卡开门、房号开门,还可以通过电话、扫码、APP开门。如果有朋友来访,不管人在哪里,朱阿姨也只需手机一点,就可以远程开门。

  世纪城街道办事处综治中心主任罗毅告诉记者,智能机器人“小爱”、 智慧门禁只是“智慧社区”大数据平台的内容之一,世纪城街道社区大脑平台正不断融合5G网络、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物联网等为代表的“新基建”项目,让居民享受大数据发展带来的智能化生活环境,不断提升幸福感和获得感。

  从“掌上”实现“一揽子”服务的APP到社区大脑平台的智慧服务,从解决城市停车难题到为市民生活带来的便利……在交通、社保、医疗、教育、金融等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民用领域,都有大数据的深度参与。贵阳将大数据融入民生、服务于民,散发出强大的生命力。

责任编辑:姚治

分享:
2022全数会
贵州

贵州大数据产业政策

贵州大数据产业动态

贵州大数据企业

更多
企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