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贵州贵州大数据产业动态正文

央视《中国新闻》聚焦贵阳:从“双欠”城市到“中国数谷”

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中文国际频道推出70集系列报道《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选取了70个新中国地标,展现祖国70年来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

10月17日,播出了《贵阳:从“双欠”城市到崛起的“中国数谷”》,该条报道从贵阳的政务办理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说到普通家庭的智能物联,反映了大数据已经渗透进贵阳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贵州省会贵阳市曾经是一个信息闭塞、贫困落后的西南欠发达、欠开放城市,然而近年来,贵阳通过发展大数据产业实现了跨越性发展,成为了首个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的核心区。今天的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记者带我们走进中国大数据之都——贵阳。

从“双欠”城市到崛起的“中国数谷”

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人无三分银,是长期以来人们对于贵州贫困面貌的印象,而位于贵州省中部的贵阳,也由于山高林密、交通不便,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信息闭塞、经济社会发展滞后。

1964年以后中国大规模的三线建设虽使贵阳经历了一段辉煌时期,但同时也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贵阳一度面临要生态还是要发展的两难抉择。这种局面到了2012年终于被打破,当年贵阳敏锐地嗅到了全球大数据产业发展的趋势,决定利用自身的自然能源等先天优势,抢抓大数据发展先机。

贵阳市大数据局副局长 李祥:包括我们信息产业集聚、政策叠加,贵州贵阳抢抓住了这个机会,大数据时代发展的这个机会,率先开展了大数据应用的一些探索,推动了大数据产业的发展。

大数据助力政府提高服务水平

对大数据应用的探索首先体现在贵阳市政府在全国先行先试的“一网通”平台上,在贵阳市政务大厅,我们看到通过建立公安、税务等各部门间的大数据采集共享平台,企业只需在线上提交一次资料,即可完成税务登记、银行开户等相关手续的办理,从而使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路。

某地产公司贵州区域人力行政负责人 封佳宝:因为之前的话,我们比如说提交了相应的资料,如果不齐全的话还得来回往返跑;现在的话,比如说通过网络如果还是有缺失的地方,那我可以通过网络再去作补充,节约了很多的时间成本在里面。

大数据促传统产业数字化发展

在2018年“一网通”上线以来,贵阳市企业开办的平均用时,已由原来的22.9天缩短至现在的一个工作日以内,而大数据不仅在加强政府服务质量方面发挥作用,还有力促进了传统产业的数字化发展。在贵阳“满帮”集团的信息平台,接线员正在帮全国各地的货车司机解决着各种问题,借助大数据算法,平台将货车司机和货主之间进行精准匹配,促进双方交易的快速达成,提升整个货运效率。

货车司机 李德强:以前就得去物流园,看黑板上人家写有哪趟货源到哪的货,现在用了APP以后,在手机上就能看货了,货源量增加了,运费等就有保障了。

蓬勃发展的大数据产业环境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到贵阳发展,李善达1991年出生,是江苏连云港人,已经在“满帮”工作了5年,今年3月他从南京来到公司的贵阳总部,并准备在这里大干一番。

满帮信息平台中台电话销售高级经理 李善达:现在是贵阳整个发展大数据产业,导致也有很多人才到这边来,相当于也是一种镀金吧。就像之前的北漂,很多年轻的团队到我们这边来,到贵阳去发展大数据产业,他们跟我其实也有差不多的想法。

央视记者 徐速:按下指纹-打开家门-灯亮-窗开,无需任何人为操作,只要一声指令即可完成不同生活场景的切换。如今这种生活场景已经成为近10万户贵州家庭每天的生活打开方式,而这些家庭之所以能够实现如此的智能化,是由于被一张无形的家庭物联网所覆盖。

贵州雾动力技术有限公司贵州市场主管 张子杰:2018年贵州的智能家居,我们的增长速度是全国第一,正当家的年轻人布装智能家居系统以后,我们可以控制儿童的房间,让整个家庭通过物联网联系得更紧密了。

从政务办理到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再到普通家庭的智能物联,大数据已经渗透进贵阳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今在大数据的引领和带动下,贵阳市经济增速连续6年位居中国省会城市第一。截至2018年底贵阳大数据企业总量达到1632家,全年大数据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000亿元,大数据对贵州全省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20%。

在数字时代,贵阳敏锐地发现了大数据这一发展机遇,从曾经默默无闻的三线城市,一路后发赶超,打造中国数谷,实现了一场华丽的逆袭。如今大数据不仅成为推动贵阳高质量创新发展的强大引擎,更成为人们重新认识这座城市的闪亮名片。

责任编辑:陈近梅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