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观点正文

苹果与高通和解 | 无关输赢,全是利益

苹果与高通和解,在巨大的5G市场面前,没有永久的敌人,只有共同的利益。和解背后,高通、苹果、英特尔、华为各是何姿态?或许,要问问谁有更大主动权。

4月17日,苹果与高通分别在官网宣布,双方达成协议,终止所有正在进行的诉讼,包括与苹果公司的合约制造商。两家公司还达成了一项为期六年的许可协议,自2019年4月1日起生效,包括两年的延期选择权和多年芯片组供应协议。除此之外,苹果会向高通支付一笔未透露金额的款项。此举预示了苹果手机可能会使用高通的基带芯片。

接着英特尔也正式宣布退出5G手机调制解调器芯片业务,并声称将对PC、物联网和其他以数据为中心的设备中4G、5G调制解调器机会进行评估,但将继续在5G网络基础设施业务上进行投入。自苹果宣布与英特尔紧密合作以来,5G芯片的研发一直交由英特尔处理,这次英特尔的退出,让这场突如其来的和解更加扑朔迷离。英特尔也没有解释这一决定是否与苹果和高通的和解有关。这一场世纪大和解,无疑是高通成为最大赢家,苹果输了“面子”,英特尔默默退场。

5G元年,苹果慢人一步

5G芯片对于苹果而言一直是一大软肋。在2016年之前,苹果一直是与高通合作,但后来因为与高通存在专利问题而“翻脸”,官司一直延续至今。

英特尔:“备胎”的“跳票”

苹果为了另谋出路,在2016年之后,苹果主要与英特尔合作,但是英特尔在5G基带芯片方面各种“跳票”,至今也只出来一个样本,商用产品可能要在2020年才能交货。

苹果:没有“芯”,非常慌

2020年才能获得稳定的5G芯片供货,这意味着苹果在5G市场上将远远被对手甩开,这对于苹果而言,无疑是颗定时炸弹。对芯片的需求,苹果似乎比谁都更着急。

早在之前MWC2019展会上,华为、三星、OPPO、一加、中兴等手机就纷纷推出了折叠屏手机、5G智能手机终端,引起了全世界对于5G手机的热议。MWC2019展会因苹果的缺席,也让人们开始怀疑苹果的5G战略是否真的存在问题。在3月的苹果股东大会上,针对5G战略,CEO库克依然没有向外界透露更多。如此更是验证了苹果的确没有可行的部署战略。

对于苹果在5G战略上的失利,急得如热锅上蚂蚁的苹果,目光看向竞争对手三星、华为。作为目前能提供5G基带芯片的三家之二,对于苹果的态度是不同的。

三星:“产能不足”

苹果表示有意向三星采购5G基带芯片,而三星却表示自家芯片产能吃紧,无法向苹果出售。三星这一举显得十分“高冷”,苹果想从三星获取芯片的道路算是彻底被阻断了。

华为:考虑向苹果出售芯片

华为CEO任正非表示可以向苹果出售5G芯片,主动向苹果伸出“橄榄枝”。这也是华为有意试探苹果所持态度。华为如此“开放”的姿态,的确有些让人倍感意外。2019年初,华为率先发布了全球首款单芯片多模Modem:Balong 5000。这款芯片同时支持2G、3G、4G和5G,同时支持SA和NSA架构,在通信频段的支持上也做到了业内最广泛,支持TDD、FDD。

目前看来,华为已经在5G技术上占据了优势。但是想要华为与苹果合作,这可能需要美国政府点头同意,这或许只有一张“此路不通”的封条。

专利之争

但是在竞争激烈的的5G行业面前,苹果与高通的争执也只能让位。如果想要在2020年前达到能提供5G手机的条件,现在和解的结果对于他们而言,无疑是个双赢的结果。长达2年之久的专利之争,让双方都受到了损失,这场战役之争谈起来,也是一场相互博弈的“大戏”。

●2011年,从苹果的iPhone 4S开始,苹果延长了和高通的协议,并让高通成为其iPhone调制解调器芯片的独家供应商。苹果向高通缴纳专利授权费。在这种关系合作下,苹果和高通都获得了绝佳的销售额。2008年到2012年,苹果iPhone销售收入达到1647亿美元,而高通从专利授权费和芯片等产品销售中获取了约650亿美元的收入。

●2016年12月底,高通在韩国被指滥用垄断地位,被开出约8.54亿美元罚单;三个星期后,高通在美被提起反垄断调查。高通认为苹果可能是幕后推手,决定不再向苹果返回原本承诺退还的10亿美元专利授权费,双方合作关系就此破裂。

●2017年1月-3月,苹果公司先后在美、中、英等三国对高通发起多起专利诉讼。

●2017年5月和7月,高通在美国对富士康等四家苹果的生产商提起诉讼,并对苹果提出禁售的诉讼。当年底高通在中国提出对苹果禁售的诉讼。

●2018年9月,在高通诉苹果一案中,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表示,将不会禁止采用英特尔芯片的iPhone手机的进口,苹果在与高通专利纠纷“大战”中取得了重大胜利。

●2018年12月10日,高通宣布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做出裁定,禁售iPhone部分机型。同一天,苹果发声,中国消费者仍可购买所有型号的iPhone产品。

●2018年12月13日,高通进一步要求中国法院禁止苹果销售最新款旗舰机iPhone XS和iPhone XR。此后,苹果向用户推送了iOS12.1.2的更新,此举被业界解读为规避与高通的专利纠纷。

●2018年12月20日,高通宣布慕尼黑地区法院认定苹果侵犯高通相关知识产权,并授予了高通所请求的永久禁令,要求苹果公司停止在德国销售、许诺销售和进口销售侵权的iPhone。

●2019年1月15日,德国一法院驳回了高通公司针对苹果公司提起的专利诉讼。高通被苹果扳回一局。

●2019年4月17日 苹果和高通分别在公司官网发布的声明称,双方已经达成协议,放弃在全球层面的所有法律诉讼。

高通:专利,让我无所畏惧

苹果与高通专利之争,就在于苹果对于高通收取专利费表示不满。苹果每部手机需要向高通支付7.5美金的专利费,当时的协议还规定了,高通向苹果退换部分专利费,但是,苹果只能选择高通作为独家供应商,否则高通将取消退换专利费。

这对于苹果而言,是笔非常不划算的买卖,高通并不该占据如此高的收益,而且也违背了苹果多供应商的策略。在多次无效后,也就有了后来苹果开始与英特尔合作,让其为2018款iPhone产品线供应LTE芯片,并要求高通退换之前的专利费。但是高通哪能如此爽快答应?

专利许可费可是高通最为主要的收入来源,每年50亿美元的计算,高通的许可费在全球也是独占鳌头的。

高通的专利为什么如此值钱?这要与高通的实力挂钩了,高通的专利涉及到CDMA2000、WCDMA(UMTS)、TD-SCDMA、TD-CDMA、LTE、OFDMA技术,是3G、4G、5G的标准必要专利,也是就说只要手机能够上网,都需要向高通交钱,所以业内也把高通的专利费称为“高通税”。

其次,高通的专利涉及范围非常广,在视频编解码、Wifi、GPS、NFC与蓝牙的标准中也持有大量的专利,除了这些标准必要专利之外,高通在其他广泛的领域都布局了大量的专利,例如在2000年就已经布局了智能手机的架构专利,在2002年又开始大量布局移动医疗相关的专利,在人工智能与自动驾驶方面也很早就布局了不少专利。

高通不但自己布局专利,也大量收购专利,还会从被许可人手中收购专利充实自己的专利组合,例如高通就从爱立信、华为等企业收购了不少专利。

高通拥有让这些专利变现的许可团队和独特的许可模式,将芯片销售与专利许可绑架,通过“无授权,无芯片”以及专利反授权模式,让被许可人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

据了解,近日,瑞银(UBS)分析师Timothy Arcuri在一份报告中披露,在与苹果的和解协议中,苹果可能支付给高通50亿—60亿美元,并且,今后苹果每售出一台iPhone,都需要支付给高通8美元至9美元的专利使用费。与之前7.5美元相比,高通还是赢了。

高通如此强大的专利实力,也不仅让人思考,这位“大佬”的实力,真的无法超越?目前看来,的确无法撼动。

华为:在试探边缘勇进

华为CEO任正非之前表示可以考虑为苹果提供5G芯片,是一种试探,因为华为也并没有正面表示会把自家芯片对外出售。而且只表示售给苹果一家,不过前提是苹果答应,可是苹果官方一直没有回应此事。

华为对于美国市场肯定是有期盼的,但是就之前中兴的事件来看,美国市场并不是那么容易进入的,况且美国还多次展开对于华为的抵制,华为始终是有意但无缘进入美国市场。但是有着成熟的5G技术,在市场上的口碑一直是反响不断,对于华为而言,暂时放弃美国并没有太大的损失。

华为与高通既是合作伙伴也是竞争对手,但是在5G研发上,都想要赢得更多的话语权。在麒麟980的发布会上,华为不但发布了全球首款7nm制程芯片麒麟980,并且还带来了5G移动基带Balong5000,这都显示了他们想要尽快推出5G手机的愿景。后来,2019年,华为召开5G手机发布会,介绍了全球首款 5G 基站核心芯片——华为天罡,这块芯片在集成度、算力、频谱带宽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极高集成;极强算力;极宽频谱,一步到位满足未来网络的部署需求。

华为率先在全球推出5G商用,目前,华为的5G基站设备出货已经超过40000台,在全球已经获得超过30份5G合同。在商用领域,华为领先一招。华为有足够的信心和能力向前迈进,“试探”只不过只是一次“餐前小菜”的尝试,华为在苹果与高通的和解中,也算得上摸清了“套路”,接下来,华为将采取的发展战略,才更加让人期待。

5G行业的争夺,已不再是企业间的竞争,显然已上升为国家间的战役。就美国当地时间4月1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发表了有关美国5G部署战略的讲话,他表示“5G竞赛是一场美国必须要赢的比赛……这是我们一定会赢的竞赛。”美国总统直接出面表决对于5G产业的竞争,也让这次争夺战越有看头。

高通+苹果的模式多年霸占了移动的市场,和解对于双方言,只会利大于弊,获得稳定的5G芯片供应,iPhone可能变得更加具有竞争力,对国内市场来说,一定是个不小的挑战。

争夺背后,竞争加剧,硕大的5G“蛋糕”谁能瓜分更多?拭目以待!

(数据观 陈骏佼/整理)

责任编辑:李兰松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