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贵州贵州大数据产业动态正文

贵阳:融通大数据 释放新活力

“点点鼠标就能进行农事管理”“扫扫二维码就可追溯农产品‘身份信息’”……近年来,贵阳市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互联网等新技术助推农村精准扶贫工作推进、带动农业产业升级转型,加快了大数据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乡村土地释放出新的活力。

布好一张网:“小农业”种出“大名堂”

3月下旬,各地春茶开始上市,贵阳市开阳县禾丰乡云山茶海的管理负责人苟之明正调集人员采摘明前茶,抢占市场。依托当地良好的生态条件和10多年的管理积累,云山茶场的年产值已增长到5吨左右。

然而,对于苟之明来说,自己茶场市场的发展仍然面临困惑:“近十年来,当地茶企业从零星几家,发展快到目前几十家,本地市场即将饱和,如何才能持续保持自己产品竞争力?”

开阳县物联网信息化平台,用“大数据”给出了解决方案:依托贵州智慧农业云平台搭建的物联网采集系统,能通过产品上传的数据,自动生成食品安全追溯体系,给茶叶装上“绿色身份证”,记录品种、出产地、成熟度、环境指纹、品牌以及经过检测、入库、包装、装车运输的各个过程,实现产品的品质追溯。

“扫扫二维码,就能查到茶叶和茶场的各项信息,消费者喝到放心的好茶,能留住不少回头客。” 让苟之明惊喜的是,该平台在茶场还建设了农业环境监测设施,通过感应器能实现对茶场环境温度、湿度变化数据监测,并能根据综合分析数据,提供农业指导。

“随着物联网信息化在逐步运用,茶场从田间管理到生产加工再到销售服务都将有新的变革,初步预算,产值至少要增加一倍。” 苟之明信心满满。

苟之明的茶场管理困惑之解,仅是一个方面。目前,贵阳市在逐步试点物联网信息化农业生产的同时,还建成“果蔬生产管理信息服务平台”,实现了“生产数据分析”“产地准出管理”“检测数据自动上传”“标签自动打印”等功能,该平台已覆盖贵阳果、蔬生产企业、基地达109家,涉及10个精品水果品种,涵盖追溯面积10.7万亩。

产业要兴要旺,贵阳市通过物联网、大数据、互联网等新技术运用到农业生产中,助力农业生产精细化、智能化,让贵阳“山货”在市场竞争中,更具活力。

拉通一条线:“小农户”对接“大市场”

老腊肉、辣子鸡、米豆腐、猕猴桃……2017年“双十一”购物节,贵阳市息烽县永靖镇立碑村的各种山货,通过网店一天时间创造了20余万元的销售额,让不少人瞠目。而到2018年“双十一”,立碑村的销售额已刷新到74万元左右,成为了贵州“淘宝第一村。”

20万到70万的数据增长,实际上是贵阳以发展大数据为契机,加强传统农业产业与电子商务融合互联网发展的缩影。

农村电商有助于拉平城乡消费待遇差距,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增加农村人气、财气。然而,山货要从网上走,物流、基础设施都是瓶颈,如何破题?

贵阳积极抢抓流通方式变革,把发展电子商务作为后发赶超、城乡一体化的战略选择。在农村电商的“最后一公里”,贵阳市整合供销社下属企业贵电商等公司进行农村物流配送服务,实施快递下乡工程,依托市、县、乡、村“四级”电商服务网络体系,整合快递企业资源,打造了“一点多能、一网多用”的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网络,补齐农村物流进村短板。

而在“最先一公里”,贵阳不断完善快递、仓储、转运等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并在“中间一公里”,致力搭建大数据分析平台,分析市场需求,进行生产指导。

通过拉直一条线,原本沉寂的“小农户”市场迸发出新活力。目前,通过连接一条网线,贵阳形成了“企业+基地+网店”“协会+合作社+网店”等模式,有力破解了“小农户与大市场”对接的难题,推进了农货出山、网货下乡、电商扶贫。据统计,2018年,贵阳农村电商交易额预计达20亿元。

下好一盘棋:“大数据”开辟“新天地”

“推动大数据与相关领域深度融合,‘融’出了新动能、‘融’出了新前景、‘融’出了新生活、‘融’出了新效率。” 在2019全国两会上,贵阳市委副书记、市长陈晏表示,贵阳市不断推进大数据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融合,推动了贵阳农村产业革命智慧化、精细化、电商化。

发展大数据在“融”,也在“用”。目前,在综合运用方面,贵阳已建成“大数据精准帮扶平台”,全面整合了扶贫、民政、卫计、人社、教育等各领域数据,目前已汇聚数据906万条,形成了大数据动态扶贫全景图,为农业农村发展提供大数据信息服务和技术支撑,对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发挥积极促进作用。

而接下来,贵阳将继续深化大数据农业应用,开展特色产业全产业链智能化示范,以水果、茶叶、中药材、食用菌等产业为重点,促进大数据和智能化技术在农产品生产管理、加工流通、市场营销、安全追溯等关键环节融合应用。

同时,在其他方面,贵阳将以“农业云”为平台,构建各级涉农部门数据资源共享机制,实现农业管理数据化、精准化,并推进以区块链技术搭建的诚信农民体系试点建设,开展农业农村数字经济示范区创建,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传统农业数字化改造,拓展农业增值空间,提升乡村管理水平,全面助推乡村振兴。

责任编辑:陈近梅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