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正文

ICT创新更上层楼 智能应用落地生根

  回顾2018年,ICT领域是当仁不让的焦点。国家发布了系列扶持政策,从顶层设计引导和推动新型技术发展;各类智能技术深度融入垂直领域,为传统行业的发展添薪加火;面向实际生活的应用日益丰富,智能化的生活实现了从“能用”向“好用”的转变;“大智物云”更上一层楼,从服务本行业扩展到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

  云计算:稳步占据ICT产业C位

  2018年,全球云计算市场保持稳定增长态势,云技术已经占据整个ICT产业的C位,渗透力和扩展力不断增强,彰显出基础性平台的实力。我国云计算市场处于高速增长阶段。容器、微服务、DevOps等技术在不断推动着云计算的变革。云计算的应用已经深入到政府、金融、工业、交通、物流、医疗健康等传统行业。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在2018年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我国公有云市场保持50%以上增长,预计2018年到2021年仍将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到2021年市场规模将达到902.6亿元;私有云市场到2021年市场规模将达到955.7亿元。IaaS成为公有云中增速最快的服务类型。随着大量地方行业IaaS服务商的进入,预计未来几年IaaS市场仍将快速增长。PaaS市场整体规模偏小,SaaS市场规模则刚超过百亿元。硬件依然占据私有云市场的主要份额。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调查统计,超过半数的企业采用硬件、软件和服务整体采购的方式部署私有云,少数企业单独购买软件和服务。未来,随着硬件设备标准化程度和软件异构能力的提升,软件和服务的市场占比预计将会有明显提升。总体来看,当前我国云计算市场整体规模较小,与全球云计算市场相比差距达3~5年。从细分领域来看,国内IaaS市场处于高速增长阶段,以阿里云、腾讯云、UCloud为代表的厂商不断拓展海外市场,并开始与AWS、微软等国际巨头展开正面竞争。国内SaaS市场较国外差距明显,与国外相比,国内SaaS服务成熟度不高,缺乏行业领军企业,市场规模偏小。

  随着云计算的发展,单纯的公有云或私有云已很难满足现有业务的需求,企业需要多种云环境并存来适应新的业务发展。混合云解决方案在部署互联网化应用并提供最佳性能的同时,还可以保障私有云本地数据中心所具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同时,混合云将企业IT运营模式由以基础架构为核心转变为以应用为核心,使得企业IT可以结合本地传统数据中心和云服务来找到部署应用程序的“最佳执行地点”。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预计,未来几年,中国混合云的应用比例将大幅提升。市场研究机构IDC则预测,全球未来混合云将占据整个云市场份额的67%。由此可见,越来越多的企业会采用多云模式。(魏铭)

  工业互联网:迎来全面实施落地年

  2018年是我国工业互联网全面实施之年。从政策层面来看,2018年12月19日至21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2019年工作时提出,加快5G商用步伐,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2018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发展工业互联网平台。”9月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升级“双创”平台,更好发挥市场力量,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9月19日,李克强总理在2018年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致辞时指出,着力拓展工业互联网、“互联网公共服务”两大空间。10月9日,李克强总理在对2018年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的重要批示中指出,提升工业互联网平台服务能力。5月21日,在第一次工业互联网专项工作组会议上成立了工业互联网战略咨询专家委员会,11月20日,专家委第一次会议召开。

  2018年6月7日,工信部发布《工业互联网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年)》;6月12日,工信部公示《2018年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拟支持项目公示》名单;7月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及推广指南》和《工业互联网平台评价方法》;6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工业互联网App培育工程方案(2018-2020年)》;从11月21日开始,位于北京、武汉、广州、重庆和上海的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相继启动建设;6月7日,工信部发布工业互联网三年发展行动计划,提出2020年建成5个左右的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的发展目标。

  上海、北京、天津、浙江、江苏、广东等主要制造业省市密集出台了各自的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政策,通过政策引导、资金补贴、规范标准、政府部署一系列动作,加快工业互联网建设。一批工业企业接入工业互联网平台后,开始借助工业App、工业微服务、工业AI等一系列“工具箱”,务实提升运营效率,并在增收节支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在备受关注的安全领域,通过2018年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遴选出的29个工业互联网安全项目落地实施。《工业互联网安全总体要求》《工业互联网平台安全防护要求》等一批团体标准发布。对一批企业开展工业互联网安全检查评估后,相关工业互联网安全管理配套制度正在加快酝酿出台,企业网络安全主体责任制可望构建。(柯文)

  人工智能:进入爆发增长红利期

  阿尔法狗战胜世界顶级围棋高手,写稿机器人正式上岗……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频频亮相,成为各界追捧的全球科技新宠。

  自18世纪中叶以来,先后发生了三次工业革命,如今正在迎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以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为驱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将拓展人类的智能,极大地提升人类智力所能创造的价值。

  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它迅速广泛地被产业界认可和接受,应用到各行各业,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强大动力:2016年9月咨询公司埃森哲发布的报告指出,通过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到2035年,美、日、英等12个发达国家年经济增长率平均可翻一番;2018年麦肯锡发布的研究报告则表示,到2030年,人工智能新增经济规模将达13万亿美元,其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可与其他变革性技术如蒸汽机相媲美。

  人工智能技术给中国提供了一个弯道超车的机会。作为制造业大国,近年来,中国低成本优势逐渐消失,制造业转型升级刻不容缓。

  以往的每一次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都会推动整个人类社会的大发展。然而,前几次工业革命都发源于西方国家,并由他们所创新所主导。如今,正迎来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面对这个重大的历史机遇,我们不能错过。

  不久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就人工智能发展现状和趋势举行第九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人工智能是引领这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具有溢出带动性很强的“头雁”效应。加快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是我们赢得全球科技竞争主动权的重要战略抓手,是推动我国科技跨越发展、产业优化升级、生产力整体跃升的重要战略资源。

  当前,在人工智能领域,中国大体上能与世界先进国家发展同步,完全有能力跻身前列。一是中国已涌现一批具备竞争实力的企业和研究机构,具备良好的发展基础;二是庞大的人口基数产生的海量数据正是“训练”人工智能系统的前提条件;三是广泛的行业分布也为人工智能应用提供了广阔市场。

  专家指出,目前人工智能开始进入爆发式增长的红利期。中国应抓住机遇,加快人工智能布局、收获人工智能红利,并力争成为人工智能发展的引领者。(达涌)

  大小视频:成为互联网产业争霸之地

  在移动互联网流量逼近饱和的当下,下一个流量高地在哪儿?2018年,视频交出了好答卷。

  如今,人们对视频观看体验有越来越高的追求,以超高清、VR/AR等大视频业务为代表的极致清晰、极致生动的视频体验越来越成为普遍的需求。与此同时,视频真正成为一个越来越拥挤的赛道。视频业务竞争的加剧将推动我国视频行业进入消费升级阶段。

  对通信运营商来说,丰富的资源让其拥有更多的选择余地,但如何选择也是挑战。同时,直播和短视频的兴起也为通信运营商进入内容制作领域提供了空间。Gartner指出,2020年通信运营商网络中80%~90%的流量将来自于视频业务。

  三大通信运营商目前已经把视频业务当成重要的核心内容对待,不断加快TV视频业务的推进力度,重点加强4K领域部署。在网络层面,固定宽带和4G网络平均下载速率分别达到25Mbit/s与21.5Mbit/s;在终端方面,已合计发放1亿台4K智能机顶盒,在IPTV用户中占比超过50%;在产业方面,三大通信运营商成立了视频实验室,培育自己的视频业务和应用,推出视频服务、创建视频公司,比如中国电信的天翼视讯、天翼高清,中国联通的沃视频、畅视视频卡,中国移动的咪咕视讯、魔百和,都取得一定的成效,探索为用户提供端到端的视频创新服务;在标准层面,先后发布《4K IPTV白皮书》《4K智能机顶盒白皮书》《4K智能终端技术规范》等技术规范。

  大视频蔚然成风,小视频引发全民狂欢。2014年秒拍大火,2016年以来,秒拍、快手、美拍等短视频平台加速发展,2018年春节更成为抖音、快手等头部平台收割流量和吸引客户的黄金时期。短视频在原来的风口之上二次爆发,成为互联网领域的诸侯争霸之地。不甘落寞的微视、红极一时的美拍,和抖音同根生的火山,这些产品的用户量已全部破亿。至今,短视频行业格局初成,短视频产品以势不可挡的姿态闯入消费者的娱乐生活,但同质化明显,各平台也在曲折中摸索前行,不断完善内容,构建内容生态。

  过去一年,短视频平台用户规模已超5亿,流量价值和用户价值高涨。随着短视频流量井喷、营销效应显著,预计未来一两年内将在商业化发展上取得重大突破,2020年市场规模有望突破400亿元。(舞杨)

责任编辑:李兰松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