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观点正文

人工智能:人类的延伸而非替代

  几乎所有人都曾听过这样一则骇人听闻的预测:机器人将抢走我们的工作。甚至有人认为,这些硅制怪物将屠杀人类。这些预测都直击人们心中最深的恐惧——科技。

  近期,《麻省理工技术评论》统计了“所有关于自动化对工作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人们所预期的影响取决于人们的衡量方式。

  预测很多,共识很少

  该文章采纳的19篇报告相互差别巨大。有些报告称,将被机器人取代的工作岗位仅为几百万;但有些又表示,这一数字很可能达到数千万甚至数亿。有些预测十分乐观,有些又非常悲观。

  部分预测者表示,截至2022年,自动化作业将覆盖10亿份工作。与之相反,Gartner咨询公司作出了较为理智的预测,称截至2020年,自动化将覆盖180万份工作,与此同时,全球将新产生230万份工作。换言之,在未来两年内,工作岗位的净增加数达到50万。

  为什么预测之间的差距如此之大?事实上,没有人能够预测人工智能时代的工作岗位将如何增减。这种情况过于复杂,很难得出一个简单的结论。而目前预测的情况就像是盲人摸象,每项预测只能“摸到大象身体的某一部分”,因而得出不同的答案。

  老生常谈的科技焦虑症

  关于科技对社会的影响,人们的焦虑可追溯到很久以前。早在18、19世纪的工业革命时期,颠覆性科技的快速扩张就带来了同样的担忧。

  虽然自动化带来了更强的规模经济,但失业潮很快被后来新增的大量工作机会所取代。比如,200年前,陶艺、编制、金属加工等工作被自动化所取代;当今,不少技艺高超的手工匠人却仍在从事着此类工作。

  20世纪80年代,笔记本电脑迅速占领了人们的书桌,让一大批打字员走向失业。不过随后,由于新兴的IT行业创造了大量工作机会,工作岗位总量相较之前却有所升高。现存的数十种科技类工作都不是打字员时代所具备的,比如电脑硬件、编程、内容生成、网页设计、安全性能、大数据、销售、人工智能。

  那以前的打字员呢?目前,他们的技能更受欢迎,毕竟键盘是人类和电脑沟通的主要通道。

  人工智能——人类的延伸

  通常情况下,人工智能都被视作为有别于人类的独立个体,有时甚至是可怕的对手。事实上,人工智能只是人类创造的一类工具,服务于人类提供的指令而已。

  我们现在拥有的是“弱人工智能”,仅用于完成特定任务。自发的“强人工智能”比人类更高级,但距离它的诞生仍有数十年。

  在驾驶方面,手机上的“弱人工智能”全球卫星导航比司机更加在行。但我们完全没有必要感到威胁,毕竟它只在某一项技能方面比我们更聪明。

  同样的,人工智能能够大幅提高人类在职场上的竞争力。在人工智能救人性命的首例事件中,人类医生和诊断型人工智能一同完成了一项救援任务,而该任务是人类医生无法独自完成的。

  利用人工智能提高人类智力这一典型优势带来了新的混合智能产物,即当代半人马。这一概念的提出者是国际象棋大师Garry Kasparov。经观察,他发现最好的国际象棋选手并非电脑,而是人工智能辅助下的人类智力。

  功大于过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对于科技的恐惧往往是没有任何根据的,至少科技对人类是功大于过的。目前,人类面临的挑战是如何最大限度地提高益处、减少伤害。

  对于未来的就业机会,我们还需要哪些技能?答案还是人类一直以来都擅长的技能,即独立思考、解决问题、良好沟通、团队合作,以及增强领导力、积极性、创造力。此外,平衡现有科技的意愿也至关重要。

  预测者往往认为,如果一项工作能够被自动化,那它一定会被自动化。不过,事实往往并非如此。

  人工智能的确会将让一些工作变成自动化操作,尤其是人们不愿做的脏乱、枯燥或危险的工作,比如勘测下水道、重复性工厂作业。

  与此同时,很多工作将始终由人类完成,其背后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经济、社会、怀旧因素,以及一个简单的事实——有些工作机器人完全做不来。

  (世界经济论坛与The Conversation发布)

 

责任编辑:陈近梅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