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观点正文

人工智能迎来最好发展时代

人工智能正在迎来最好的发展时代,中国作为全球人工智能产业重要力量,这几年快速发展,无论是技术、产业、应用,还是学术领域,都取得了令全球瞩目的成就。

政策营造良好发展氛围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科技产业发展,这些年出台了一系列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产业发展的政策,为人工智能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今年7月8日,国务院印发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从战略态势、总体要求、重点任务、资源配置、保障措施和组织实施等六个层面全面制定中国人工智能战略,意味着人工智能正式成为国家战略。

从数据层面看,中国相继出台推动智能制造、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消费升级,大数据成为国家战略等举措,让中国拥有了越来越丰富的数据,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数据和丰富的应用场景。

从计算力和创新力层面看,国家先后出台多个文件促进云计算产业迅速发展,带来了计算的便捷化、普世化。政府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涌现出非常多的创业公司,同时也激发了大量传统企业的创新活力。

中国在政策环境上给予优厚的条件,使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站在很好的起始点上,赢得发展的机会。

学术表现突出 人才优势凸显

近年来,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先性和影响力不断提升,与美国共同被称为全球人工智能的“双峰”。

有这样几个数据可以说明中国这几年在AI的学术领域和AI人才上的突出表现。

去年美国白宫报告《国家人工智能研究与发展策略规划》中介绍,从2013年到2015年,SCI收录的论文里,提到“深度学习”的文章数增长了约6倍,同时强调,按文章数计算,美国已不再是世界第一了。中国已超过美国,成为目前人工智能研究领域最为活跃的国家,并且对人工智能贡献最大的群体来自华人。

谷歌AI研究团队的王咏刚博士作了一个统计,从2006年到2016年10年间,在世界顶尖的期刊,涵盖人工智能相关的所有科研领域,由华人贡献的文章数和被引用数,分别占全部数字的29.2%和31.8%。

人才是发展的根本、创新的核心要素。华人在AI领域的影响力越来越突出。去年,在人工智能发展60年之际,人工智能国际杂志《IEEE Intelligent Systems》发起,甄选了对AI从思想、理论、技术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的《AI名人堂》,在入选的60人当中就有7位中国人,如果加上美籍华人一共有9位华人。

未来,人工智能的竞争将更加集中于人才的竞争。人工智能的专业特点使得高端人才的需求旺盛,也直接构成了行业高端人才竞争激烈的局面。根据领英数据,截至2017年第一季度,全球拥有人工智能领域专业技术人才超过190万人,其中美国人工智能领域专业技术人才总数超过85万人,中国人工智能领域专业技术人才总数超过5万人。可以看到,中国拥有一批人工智能的顶级科学家以及良好的人才生力军队伍,但如果从人才总量和人才构成的角度看,还存在一定缺口。加强基础研究人才的培养不容忽视。

人工智能的发展至少经历了两次冬天,而这一波全球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得益于科学家们数十年来的孜孜以求,以及人工智能在基础研究领域的技术突破和积累。中国要拥有更强劲、更可持续的AI竞争力,除了关注在产业能开花结果的技术,还需要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投入,甚至是那些尚处于“冬天”的领域。静下心来,投入资源,用不求短期成果的态度,把AI未解的问题,研究出来。

消费AI生机勃勃

目前,人工智能在技术和产业两个方面临近“奇点时刻”,与各个传统行业的融合也日益加深,并会在部分领域产生变革性的影响。双创激发了创新活力,其中就产生了包括非常多现象级AI产品和商业模式的创新。

中国的共享经济发展领先全球。从共享网约车、共享单车到共享餐饮、共享房屋、共享金融等,各种共享模式像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现在,欧洲和美国向中国学习共享经济。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共享经济的市场规模是39450亿元,增长率是76.4%。

在电子商务场景的应用方面,中国表现也非常突出。从以本地生活为中心的O2O拓展到垂直细分的在线教育、在线医疗等众多行业,线上线下结合解决人们的各种消费需求,正在成为新的消费方式。淘宝、京东制造了“双11”、“6.18”购物节,中国的电商平台创造出众多“消费奇迹”。

移动支付中国也是领先的。微信支付、支付宝支付等移动支付方式快速普及,加速中国迈向无现金社会。不久前,国外调研机构Ipsos公布了一项移动支付的调查报告,报告显示中国移动支付普及率为77%,全球位居第一。

也许有人会问,从共享经济到电子商务、移动支付等,这些创新的应用与AI有什么关系。事实上,O2O、共享经济、移动支付等都基于AI基础技术。比如,移动支付中的刷脸,是生物感知,O2O的算法是人工智能,共享经济本身的应用就是AI的应用。所谓的了解和认知,就是我能够了解你,知道你要什么,有时候是你告诉我,有时候不用你告诉我,因为基于你的日常消费习惯、产品使用习惯,我就可以知道、了解你,就可以更好地服务你,这就是AI。

除了在消费端,AI在2B的企业应用领域有更大的用武之地,甚至对很多商业领域将产生颠覆作用。通过构建智能系统,AI将成为加速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引擎,实现对企业业务运营的优化、产品服务的迭代,让客户沟通更加密切,并赋能予力员工。这是中国人工智能领域下一步需要重点关注和发力的方向。在这方面西方国家有很多经验和做法值得借鉴。

平台公司涌现 加速AI普及化

全球人工智能的发展经历了几起几落,这一轮AI的兴起很重要的一个发展特征是普及化和产业化。从“象牙塔”走向了普罗大众、应用到各行各业。人工智能正在从单一功能设备向通用设备、单一场景到复杂场景、简单行为到复杂行为的逐渐发展。而这样的普及化和产业化的发展,需要将AI技术变得更简单化、便捷化和服务化,这些工作需要各种AI平台化公司来完成,将那些需要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才能拥有的AI能力,可以像水电一样便宜而便捷地提供。

微软从PC开始做计算平台,然后向云端演进;数据从端的Excel,到SQL数据库,到数据挖掘,到可视化PowerBI,再加上生产力工具Office365,微软作为平台公司正从四个维度推进AI普及的目标,让人工智能为每个人、每个企业所用,并创造价值。其一是如小娜(Cortana)智能助理和基于情感架构的人工智能机器人小冰这样的智能代理,实现人机交互方式的改变。其二是应用,促进将智能与产品和服务的融合,如与Office、Windows、Azure云服务的融合,以及面向纵向行业及业务流程的方案。其三是服务,把注入到微软应用的相同能力(如视觉、声音等认知能力,机器分析能力)开放给全球的应用开发者。其四是基础设施,利用Azure开发出全球最强大的AI超级计算机并开放给每个人,让个人和组织都能利用它的能力。事实上,在国外包括谷歌、IBM、Facebook等公司都在积极加速在AI上的布局,希望成为AI平台公司。目前在中国也涌现了不少这样的平台公司,比如BAT,这些公司有数据、有云计算,还有大量的AI人才和算法。阿里巴巴正在将其各种各样AI能力用云的方式输送出去,腾讯云也在推动“AI即服务”,百度开放了自己的神经网络平台、打造无人驾驶汽车,相信在未来5到10年间,中国肯定还会有其他平台出现。

除了平台化趋势,AI普及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维度是公益化。利用技术创新追求商业价值无可厚非。但同时发展科技还要兼顾到每一个人,要能够在更多维度上造福于人类。特别是在如教育、关注弱势群体等方面。很多欧美公司之所以能够创造出领先全球的技术和商业模式,除了商业的驱动,很重要的一点是,有许多创新是从美好的愿望出发,从公益的角度开启,由此带来了意想不到的伟大创新。

AI正像水和空气一样渗透并赋能各个领域。愿大家携起手来,一起创造更美好的AI新时代。

(洪小文|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微软亚太研发集团主席兼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 )

责任编辑:陈近梅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