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数据观产业巡礼正文

数据观产业巡礼 ▏看软通动力如何构建大数据产业生态

数据观产业巡礼——京津冀篇之一

  经过几年的发展,我国大数据产业逐渐完成探索起步的时期,目前处于快速推进的阶段,上下游产业链日趋成熟和稳定,在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处理、数据管理和数据应用等环节都有相应程度的发展,产业规模上升迅速。那么在这个阶段该如何推进大数据产业形成规模化的发展,产业的进一步地深入发展需要什么样的模式呢?

  对此,北京软通动力信息技术(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软通动力”)副总裁、创新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曹晓兵,在接受数据观采访时提出:“大数据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是智能化、平台化、共享和生态化。”生态能有效地沟通产业链中的各个环节,实现价值最大化,这是一种可持续的大数据服务商业模式。另外,对于未来我国大数据企业如何发展,京津冀地区在全国大数据产业环境中如何突破,曹晓兵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大数据企业发展的最高层次是共享和生态化

  “软通动力目前是在做产品向做平台过渡,目标是要做生态”,曹晓兵认为,大数据企业的发展程度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做产品和服务;第二个层次是做平台;第三个层次,也就是最高级别的层次是做生态。这也是公司从小到大,再从大到伟大发展的三个阶段。

  做产品服务的企业,只是提供某一项单一的产品或服务。这一层次的企业主要的市场壁垒是技术,技术比较好的,价格比较便宜的,效率比较高的,更容易占领市场。在这个阶段整个市场相对比较蓝海和不成熟,竞争比较充分但强势对手不多,需要靠技术和价格来确立自己的竞争优势,占领市场。

  能搭建平台的企业,在技术上已经成熟,能提供整体的解决方案。在曹晓兵看来,平台的搭建也要分为三个层次来看。一是技术平台,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云计算、大数据平台等,这都是从技术方面来考虑的;二是产业平台,在技术平台上搭建垂直的行业解决方案,能够直接提供某个领域的服务,营造产业环境,构建产业链条;三是城市平台(即所谓的CityasPlatform),把城市作为产业落地、业务发展、融合创新的平台。

  能够创建生态的企业,才真正掌握了可持续的大数据服务商业模式。关于生态的价值,曹晓兵认为:“企业要做大做强就应该坚持平台+生态战略,没有平台的生态只是一个圈子,并没实际价值。生态的基础是平台,必须通过平台来汇聚生态。平台的价值就在于能为生态伙伴输送营养,培养能力,整合资源,并最终带来商业价值。”

  曹晓兵表示,从大数据未来的发展趋势来看,也是从技术向产品,再向平台和生态发展这三个阶段层层递进的。在生态层面,不仅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数据处理和数据应用等大数据全产业链条的各个企业的参与,还包括政、产、学、研以及投融资机构的合作,这样才能形成一个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的大数据生态环境。

  用生态的方式做环保大数据

  软通动力成立于2001年,从最开始做IT技术服务,到现在与时俱进开展智慧业务(Smart Business)。智慧城市是软通动力智慧业务的一部分。曹晓兵介绍:“软通动力是以产业的角度做大数据,以大数据产业园为载体,聚集大数据企业发展所需要的多种资源,吸引众多互补型企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发展,通过联合创新、技术和产品孵化、应用示范等带动关联产业的发展,从而高效地构建大数据产业生态。

  现在,只注重经济发展而忽略环境保护的发展模式已经开始逐渐被淘汰,国家当前的政策规划是要把环境保护、产业发展和民生服务综合来考虑。在软通动力看来,环保是未来的支柱型产业,也是大势所趋。因此软通动力大力发展环保大数据解决方案,并在京津冀地区进行推广示范。

  在上述环保大数据解决方案的整个生态中,最上层是软通动力搭建的大数据分析、应用和展现平台,可以实现排污企业的画像以及环境数据的实时展现。中间的设备接入和管理层,是采用华为的OceanConnect IoT物联网平台。底层的硬件设备即数据采集端,则是和相关厂商合作生产的环保设备。其中还融入学研机构,比如和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建立联合实验室,将其研究的算法模型转化为有价值的软件应用,来对数据进行分析,挖掘数据价值。

  这种基于生态的环保大数据解决方案,和传统环境监测治理业务相比,更加立体,更加完善。不仅是环境数据的采集,还能从多个维度进行数据分析和展现,并从污染物排放量、创造就业情况、带动GDP和税收情况等多个维度对排污企业进行企业画像,以便更客观、更科学地对相关企业进行监管和调控。这个环保大数据解决方案也是软通动力搭建的城市云平台的一部分:“这是城市级的环保方案,具有完善的建设模式和运营模式从环境的治理、监测,到环境的执法都是包含在整个一揽子解决方案中”。

  京津冀大数据产业创新的突破点在于技术向产业转化

  继贵州省之后,京津冀地区被划分为国家级大数据产业综合试验区。对于京津冀和其它地区大数据产业发展情况,曹晓兵分析称:“从我国大数据产业发展情况来说,京津冀地区并不是最突出的地方。最突出的是经济比较发达的江浙地区。盐城、贵阳等地虽然大数据基础比较薄弱,但正因为薄弱,才会把大数据等新兴技术产业作为弯道超车的机会。”

  北京集政治中心、经济中心、教育中心、文化中心等多个功能于一体,在大数据产业发展方面,北京及其所在的京津冀地区,有其它地区比拟不了的优势。虽然这里聚集了大量互联网公司、科技公司,在大数据技术创新上也遥遥领先。但是在贵州等地大数据产业发展得风生水起的时候,这里的气势反而相对要弱一点,并没有特别突出的成果。

  曹晓兵分析了其中的原因:“从市场的角度来看,大数据的产业对京津冀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还没有凸显出来。”因为在京津冀地区,尤其是北京,传统的优势产业比重较高,商业、制造业、服务业、高科技等产业发展比较成熟,因此对发展一个新兴产业的诉求没有其他省市强烈。而那些外围的城市尤其是二三线城市,在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方面,有强烈的诉求和愿望,新兴的大数据产业恰好成为他们新的着力点和突破点。这也是为什么北京的科技企业越来越多地向外地拓展业务的原因。

  京津冀地区如何突破大数据产业发展瓶颈、实现创新?曹晓兵表示:“京津冀创新的突破点,就是要把技术向产业转化”。北京是大数据研究机构的聚集地,不只是大数据领域,在其他科技领域也是如此,过去都更加注重科研和技术创新。现在,科研和技术要真正转化成应用和服务,才能拉动市场需求,带来真正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曹晓兵一语道破:“技术创新要接地气,创新技术要服务社会才有价值”。

  技术向产业转化,拉动市场需求之后,“京津冀一体化”如何实现呢?曹晓兵认为:“京津冀一体化首先要在信息上互动起来,从产业的环境上做到兼容并济”。京津冀一体化只依靠行政的力量是不够的,因为这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但是从产业上是比较容易突破的,最直接最快捷的方式就是信息的打通,通过大数据将三地的民生、产业、环境、政务等方面联系起来。

 数据观采访感悟:软通动力智慧业务的生态解决方案给我国大数据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可行的方向和案例。同时,京津冀在这个领域的学研优势如果能融入到这个生态里,实现对优势的合理利用,那么京津冀大数据产业的格局将会有所突破,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数据观 孙永慧)

责任编辑:陈近梅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