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正文

联想2017 Tech World 举行 看联想如何玩转人工智能

  7月20日,联想集团以“让世界充满AI”为主题的第三届全球创新科技大会(Lenovo Tech World)在上海世博中心举行。

联想2017 Tech World 举行 看联想如何玩转人工智能

  在大会上,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表示,在即将来临的人工智能时代,联想要做这一轮“智能变革”的推动者和赋能者,并通过“设备+云”与“基础设施+云”赋能产业和行业,推动一个充满爱(AI)的时代到来。联想集团首席技术官、高级副总裁、人工智能专家芮勇博士向现场观众和合作伙伴,介绍了联想在AI方面的独特优势和战略布局。另外,联想集团执行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刘军谈到:“人工智能将引发一场前所未有的效率革命,它会取代目前一部分的工作,但它并不会完全取代人类的工作。我们的看法是,未来是人机共生的时代。被人工智能解放了的人类,将会承担起更具有创造性的工作。AI世界的未来,不是《终结者》的末世恐惧,而是《星际迷航》的壮丽星辰。”联想集团执行副总裁、数据中心集团总裁Kirk Skaugen在演讲中指出,AI领导力取决于三大方面——算法、大数据和计算力。联想数据中心业务集团的优势之一在于计算力,HPC就是计算力的体现。

  杨元庆:以“设备+云”与“基础设施+云”迎接智能变革时代到来

 
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

  联想Tech World一开场,杨元庆的虚拟影像就当着杨元庆本人的面和联想智能音箱聊起了天,杨元庆调侃道,“人工智能技术让世界有点真假难辨了,未来我们跟别人聊天,也得留神了,先得仔细辨认一下对方到底是不是本尊!!”

  事实上,在杨元庆玩笑的背后,却是人工智能技术对人类生活、工作,以及整个社会带来的深刻改变。

  杨元庆在开场演讲中表示,人工智能正以前所未有的广度、深度、速度与我们实际生活的世界紧密结合,并通过大数据、计算力和算法三大要素的联合作用,快速渗透进各行各业。在这样一个充满AI的时代,“联想的使命,是要成为这一轮‘由AI驱动的智能变革’的推动者和赋能者,并通过‘设备+云’、‘基础设施+云’为用户提供更加智能的服务。”

  那么,如何理解“设备+云”、“基础设施+云”?在现场,杨元庆也做了进一步解释。

  他指出,作为PC厂商,未来联想仍将专注于PC,但它不再仅仅是Personal Computer个人电脑,而是Personal Computing个人计算设备。联想会为现有的个人电脑、智能手机等设备插上Personal Cloud,个人云的翅膀;还会基于自然语言、AR/VR等新交互技术,开发带有内容与服务的新型设备;再进一步,联想还会推出Personalized Computing+Personalized Cloud,个性化计算设备+个性化云。

  简单来讲,杨元庆所讲的“设备+云”,就是让手机、电脑等智能设备通过云,连接到云内容、云应用和云服务,进而为用户提供更加智能的服务。杨元庆表示,“有了AI,冰冷的设备将知你、懂你、服务你,拥有高智商和人情味。”

  对于“基础设施+云”,杨元庆表示,联想将通过打造软件定义的数据中心,实现IT基础设施的智能化,满足不同类型的企业对计算力的差异化需求;并在此基础上提供垂直行业解决方案,帮助各行各业的智能化转型。“我们要让IT不再只是‘Information Technology信息技术’,而是能为企业和行业赋能,助力他们实现‘Intelligent Transformation智能变革’。”在现场,联想也介绍了其与某钢铁集团、温附医、北京宣武医院、深圳深南大道在智能制造、智慧医疗、智慧城市领域的合作,展示了在智能化基础设施支撑下,其帮助上述企业和机构实现智能化转型的成果。

  演讲最后,杨元庆表示,“从聪明的智能设备,到强大的基础设施,到智慧的云计算,对智能变革各要素的全面覆盖,是联想的独特优势。我们会牢牢把握住人工智能带来的机遇,不仅用于自身的转型,同样用于为企业和行业提供最好的服务。”

  芮勇:在AI领域,联想拥有强大运算能力和数据资源

  在联想第三届全球科技创新大会上,联想集团首席技术官、高级副总裁、人工智能专家芮勇博士一走上舞台,就开始炫技,成功通过“刷脸”解锁了MotoZ2Play手机,展示了联想最新的创新技术之一——基于深度学习算法和情景感知技术,可实现“刷脸”查看手机信息,智能安排日程的虚拟智能助手CAVA咔哇。除了“炫技”外,作为联想的“AI大脑”,芮勇博士也向现场观众和合作伙伴,介绍了联想在AI方面的独特优势和战略布局。

 
联想集团首席技术官、高级副总裁、人工智能专家芮勇

  他指出,,算法、大数据和计算力是人工智能三大要素,拿车打比方,算法就像发动机;大数据是油,提供动力;算力就是车轮,驱动车轮前进。这三个要素缺一不可,联想恰巧同时具备了这三个要素。

  首先,联想在算法上的优势主要有两点:

  第一,是人才优势,联想有了越来越多的世界级专家加入,有非常充沛的人才储备,联想的算法还会有更大的突破。

  第二,是联想对行业的理解。深度学习算法这几年在不断完善,算法的完善就靠紧密地和各垂直行业结合,只有和各行业相结合,算法才能真正生根发芽、茁长成长。在这点上,联想有遍布全行业的商业合作伙伴和遍布全国的地理优势,因此必然领先行业。

  其次,在数据上,联想是国内最大的制造企业数据集群,拥有超过12PB的数据,这个数据规模仅次于BAT;同时联想在全球有9个数据中心,超过2000台服务器。每天联想新增的数据量超过30TB,每天处理的数据超过150亿条。

  最后,是计算力。计算力在分布式系统的时代,最重要的就是计算框架。而在这方面,联想的优势主要是充分发挥作为系统厂商在软硬件一体上的能力,能提供软硬件全局优化方案,底层可以集成GPU/FPGA等算力引擎,在算法框架上,支持大规模并行训练的AI平台。

  作为支持人工智能的三大基础之一,强大的计算力赋予了人工智能生命力,而超算(HPC)特别是AI超算产品则是提供超强计算的绝佳平台。作为中国起步较早的超算(HPC)厂商,联想在2001年即成立了高性能服务器事业部,开始了在超算(HPC)领域的探索。在刚刚结束的ISC2017上,联想以91套高性能计算系统入围全球HPCTOP500份额榜,连续三年获得中国第一,继续蝉联全球第二;6月30日,联想又针对AI领域的计算力需求,发布了自主研发的全新超算集群——深腾8810,以及HPC+AI智能超算平台LiCO。

  除上述优势外,芮勇还指出,联想整体上拥有三级研发体系,目前联想有1万名左右的研发人员,全球化的研发团队为联想包括人工智能在内的技术创新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对于未来联想的人工智能会如何布局,芮勇则表示,联想将重点发力“设备+云”和“基础设施+云”两大领域,坚持客户导向,坚持联动创新和人工智能技术驱动,持续在智能设备、智能云平台和智能服务三个技术方向上加强投入。未来,联想还将致力于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在生活、工作和社会中的应用机会。

  刘军:人工智能将引发一场前所未有的效率革命

  现在谈到人工智能,每个人都在关心:未来机器是否会替代人的工作?是否会造成大规模失业?

 
联想集团执行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刘军

  在联想第三届全球创新科技大会上,联想集团执行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刘军给出了他的答案,“人工智能将引发一场前所未有的效率革命,它会取代目前一部分的工作,但它并不会完全取代人类的工作。我们的看法是,未来是人机共生的时代。被人工智能解放了的人类,将会承担起更具有创造性的工作。AI世界的未来,不是《终结者》的末世恐惧,而是《星际迷航》的壮丽星辰。”

  这一结论的依据是什么呢?刘军从“中国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之路”的角度进行了诠释。他指出:

  上世纪90年代,随着电脑、电子邮件和数据库软件的普及,企业逐步实现了无纸化办公,并开始建立最基础的数据库,我们称它为“信息化时代”;

  本世纪的头20年,随着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企业开始把全部数据和业务流程搬到网上,并端到端的打通。人们的工作不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企业管理也更加扁平、高效。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数字化时代”;

  目前,人们即将开启的是在数字化转型基础上的智能化时代。在这个时代,无处不在的传感器和越来越多的智能设备,不仅能够感知人们的工作状态,还能通过大数据分析,形成自己的认知。成为人们工作的得力助手,或者彻底取代人的工作。

  作为全球PC和智能设备领导厂商,联想面向智能化办公时代,已经展开了多项研发布局,并致力于通过AI技术来帮助企业和个人提高工作效率。在现场,刘军就介绍了针对不同工作场景,联想开发的创新技术和智能应用,主要包括个人电脑智能情境引擎LCE、联想智能服务Smart Service,以及智能远程协同工作方案daystAR晨星。

  其中,联想智能服务Smart Service是一个AI客服——联想服务机器人。据刘军介绍,联想智能服务机器人拥有三大特点:它拥有中国最大的3C产品和相关服务的数据库;它学习了数以亿计的问答对话,能够主动学习用户的历史使用信息,提供个性化服务;它还支持多语言,可以保证全球用户得到统一的高品质服务。

  目前联想拥有2400余家实体服务站和10000多名专业的客服人员,用户可以7×24小时享受到联想的在线服务。这其中超过50%的微信服务工作,是由服务机器人来完成的。刘军介绍,今年9月联想将开通语音机器人服务,预计到2018年年底,联想70%的线上服务将由机器人完成,未来这个数字还会提高到85%以上。

  除AI客服外,刘军还介绍了另外两个智能应用和技术。其中联想智能情境引擎,即LCE。它基于AI技术,可以让联想电脑通过自带的50多个传感器,实时感应用户的使用场景,并通过云端的大数据,对用户的使用习惯进行深度学习,从而为客户提供“想你所想”的服务。截至目前,联想是全球第一家在个人电脑上应用深度学习技术,并实现产品化的厂商,自主研发的智能情境引擎拥有65项发明专利。

  事实上,随着联想智能情境引擎的部署,类PC产品将迎来一个智能化的新浪潮,通过类PC产品的智能化,将推动整个PC产业的智能化转型。

  联想智能远程协同AR眼镜daystAR晨星,是联想自主研发的全球领先的All-in-one混合现实头戴设备,与它同步推出的还有daystAR云平台,以及工业、医疗等AR行业解决方案。它能够创造全新的工作形态,让多人、异地协同工作和创新成为可能,是联想AI at Work应用上的突破,未来可以应用于智能制造、智能医疗、智能安防、智能旅游等多个垂直领域。

  在演讲最后,刘军还提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移动智能办公场景——在无人驾驶的智能汽车里办公。目前在这一领域,联想也正在通过加大自身研发投入,以及战略投资的方式来积极布局AI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在现场,联想也请来了它投资的汽车领域新锐公司——蔚来董事长李斌,来介绍AI技术在汽车领域的应用场景。

  从今年全球科技创新大会展示的软硬件产品来看,联想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感知、预测、决策以及应用方案全产业链进行了布局,像智能情境引擎等技术已经走在了行业的前沿。

 Kirk Skaugen: 基础设施+云, 联想AI计算力赋能行业智能变革

 众所周知,设备和服务越来越智能的背后,都离不开强大的计算力做支撑,而计算力首先来自于智能化的基础设施,在这个方面,联想也有全面的产品来满足不同类型客户的需求。

 联想集团执行副总裁、数据中心集团总裁Kirk Skaugen在演讲中指出,AI领导力取决于三大方面——算法、大数据和计算力。联想数据中心业务集团的优势之一在于计算力,HPC就是计算力的体现。不久前,联想推出了自主研发的深腾8810集群,拥有多项HPC和AI的关键技术,包括46项国家发明专利。其搭载的全新HPC+AI智能超算平台LiCO,不仅强化了上一代LiCO的全部功能,更在HPC软硬件平台上整合支撑了各种深度学习应用,融合了主流的人工智能框架,比如谷歌的Tensorflow、脸书的Caffe、微软的MXNET等。在ISC 2017上,联想以91套高性能计算系统入围全球HPC TOP500份额榜,连续三年获得中国第一,继续蝉联全球第二。

 他还在现场宣布,联想将在中国北京、美国莫里斯维尔、德国斯图加特三地设立AI创新中心,为企业和科研机构提供强大的计算力支撑。

最后,之前曾在联想美国商用大会上发布的全新的ThinkSystem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和解决方案产品组合以及ThinkAgile软件定义的解决方案也在中国市场正式推出。ThinkSystem系列是一个涵盖了服务器、存储和网络系统的完整解决方案,可适应不断变化的IT需求,同时降低系统复杂性和高昂成本。ThinkAgile解决方案基于稳固的Lenovo ThinkSystem平台,是为混合云、超融合基础设施、软件定义的存储以及软件定义的基础设施而设计。

 有了可以为用户提供AI 计算能力的基础设施,联想也正在打造集计算力、算法和大数据为一体的完整的垂直行业解决方案。在大会现场,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数据中心集团中国区总裁童夫尧,就介绍了目前依托企业级大数据分析平台(LEAP)以及联想智能超算平台(LiCO)等,联想在智能制造、智慧医疗、智慧交通等领域所开展的一系列创新实践。其中包括,利用联想LEAP大数据人工智能平台,对某钢铁企业的某细分钢材(汽车特种钢材)的销量、原材料采购量进行分析,同时全面整合内部客户数据、渠道数据及市场舆情数据。由此,联想帮助客户实现了精准的采购预测:对于未来1个月市场的销量预测准确率从80%提高到90%以上,而3个月的市场销量预测准确率也从75%提高到85%以上,降低了钢材市场价格的波动对企业生产成本的影响,进而每年节省客户采购资金超过一亿元以上。在智慧医疗方面,以AI为核心的联想E-Health解决方案,实现了智能医疗图像辅助诊断肿瘤的新型诊疗手段。它集成了前沿的深度学习算法,依托拥有强大计算能力的联想云平台,能智能分析患者CT图像,自动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肿瘤,以及肿瘤的性质、大小、位置、类别等信息,辅助医生进行诊断。联想解决方案同样应用于智慧交通领域,比如它参与了深圳深南大道交通拥堵的改造,联想高性能计算平台通过对接近1TB的交通数据进行分析,仿真重现了改造前、后交通流量的模拟场景对比,将原有上亿元的传统改造成本,降低到1300万元。

 童夫尧表示,人工智能时代,联想不仅在技术能力的储备上已经就绪,同时也在不同的行业中,实现了业务模式创新的成熟实践。“相信在未来,联想通过‘智慧计算’,能够为行业用户打造出更多智慧的应用模式,助力用户在数字时代中的‘智慧化转型’。”

责任编辑:陈近梅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