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观点正文

在发展与治理中彰显大数据的时代价值

  由2017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组委会主办,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中心承办的“大数据时代:数字经济与数字治理”论坛日前在贵阳举行。来自党政机关、研究机构、知名企业的专家学者及业界人士就发展数字经济、完善数字治理交流研讨。现摘编观点如下:

  邬贺铨(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数据使用必须承担保护的责任与义务

  当前,我国数据流通与数据交易主要存在以下问题:数据源活性不够,数据中介机构还处于起步阶段;多源数据的汇集技术尤其是非结构化数据分析技术滞后;缺乏熟悉不同行业并掌握在特定领域使用数据技术的人才。很多数据源企业对数据资源的垄断意识较强,很多数据拥有者不放心让自身数据进入流通环节,担心用户隐私或企业机密泄露。

  数据的价值在于融合与挖掘,数据流通、交易有利于促进数据的融合和挖掘,搞活数据从而产生效益。数据共享开放、流通交易和数据保护及数据安全对数据技术提出严峻挑战,对法律的制定及执行提出了很高要求。为此,数据使用必须承担保护的责任与义务,同时需平衡数据保护与数据的开发利用。

  孙蔚敏(工信部信息中心主任):数字经济是振兴实体经济的精兵利器

  数字经济牵手传统制造,将推动传统工业快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以工业云、数字工厂、机器人技术等为代表的“智能制造”将促进我国工业装备水平大幅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数字经济也在引领农业现代化,当前,数字农业、智慧农业等新模式就是其在农业领域的实现与应用。

  推进我国数字经济发展要注重加强网络设施建设,夯实数字经济基础支撑。例如,要持续深入实施网络提速降费,推动国家大数据中心建设。要深入推进“两化”融合,提升数字经济应用水平,推进大数据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管理决策、售后服务等全流程的深度应用,培育个性化定制、众包设计、协同制造等数据驱动的制造业新模式。要促进多方协同创新,繁荣数字经济产业生态,支持产业联盟、行业协会等组织搭建公共服务平台,构建多方协作、互利共赢的产业生态。

  张晓(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副主任):推动数字化转型应用

  与工业经济的流水线生产不同,数字经济依托云网端,开展网络的协同和定制化的服务,具有强链接、强平台、强数据、强智能等发展特征。以强数据为例,通过采集汇聚、挖掘分析、精准画像来提高认知、驱动决策。当前,数字经济呈现产业融合化、市场全球化、技术革命化、投资成熟化、服务精细化、治理现代化等发展特征,为此,需要建立普惠共创的发展观、科学共享的数据观和包容共治的生态观,抓住工业经济向数字经济转型的机遇,推动产业革命;聚焦大连接、大平台、大数据、大智能,推动国家整体的数字化转型以及产业的数字化应用;促进数字经济时代经济和社会均衡发展,不断加强数字治理。

  王露(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常务副秘书长):注重四个“结合”向“数据强国”迈进

  领导干部是落实国家大数据战略的行动主体。在国家大数据战略部署背景下,要以大数据提升国家治理能力为目标,以领导干部的现实需求为出发点,帮助领导干部把准形势、用对方法、找好标杆、取得实效,把大数据战略落到实处。

  为此,要注重把政府数据开放和市场基于数据的创新结合起来。否则,大数据战略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数据开放的价值也就无从显现。要注重把大数据与国家治理创新结合起来,借助大数据实现政府负面清单、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的透明化管理,完善大数据监督和技术反腐体系。要注重把大数据与现代产业体系结合起来,包括工业大数据、新兴产业大数据、农业农村大数据等。要注重把大数据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结合起来,培育数据密集型产业。(张胜整理)

  注:本文来源于光明日报,版权著作权属原创者所有。数据观整理分享此文并非商业用途,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数据观观点,如涉著作权等事宜请联系小编更正。数据观微信公众号(ID:cbdioreview) ,欲了解更多大数据行业相关资讯,可搜索数据观(中国大数据产业观察网www.cbdio.com)进入查看。

责任编辑:陈近梅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