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企业软通动力正文

专访 ▏曹晓兵:软通动力大数据创新实践

《影响中国大数据产业进程100人》第87期

曹晓兵:软通动力大数据创新实践

 前言:2016年3月,由中国首席数据官联盟发起,北京大学信息化与信息管理研究中心、中国新一代IT产业推进联盟协办的“影响中国大数据产业进程100人”大型人物专访活动全面启动,被采访对象分别来自政府、产、学、研、企各个领域,他们将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向大家阐述当前大数据产业热点、难点、疑点问题,为中国大数据产业健康、持续发展探索经验、保驾护航!

曹晓兵:软通动力大数据创新实践

 曹晓兵

 首席数据官联盟专家组成员,软通动力信息技术(集团)有限公司市场与战略合作部副总裁。主持集团的战略合作,联盟和产业生态系统的组织建设工作,以推动智慧城市、产业互联网以及创新型技术服务等业务在全球范围内的有效开展。具有近 20 年的 IT 行业从业经验,是智慧城市、云计算、大数据和互联网服务领域的专家,尤其在如何运用新技术推动城市创新、企业数字化转型以及商业模式创新等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和独到的见解。软通动力成立于2001年,是中国领先的创新型技术服务商,中国智慧城市建设与运营的领导者,全球员工总数超过38000人。

 本期特邀嘉宾首席数据官联盟发起人刘冬冬,就软通动力的大数据应用实践进行深入探讨。

 刘冬冬:软通动力作为全球领先的技术服务提供商,最近几年在城市大数据洞察和服务上有哪些研究和实际应用?

 曹晓兵:软通动力作为中国智慧城市建设和运营的领导者、领先的创新型技术服务提供商, 积极参与国家“一带一路”、新型城镇化、以及中国制造2025的建设与实践,利用我们在IT领域积累的丰富经验为促进国家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作为一家长期耕耘在信息技术服务和智慧城市建设领域的综合性企业,我们认为:除了传统的ICT系统,如服务器、存储、网络,以及运行于其上的各类传统的管理信息系统外,未来的城市基础设施将进一步物联化,各类感知设备将无处不在,它涉及交通出行、气象环保、工业制造、物流运输、健康养老等等各个领域,甚至包括我们的居家生活。

 这些物联网的前端设备就像整个城市的触角和感知器官,延伸到城市的各个角落和各个领域,负责实时收集整个城市的运营状况,同时再结合云计算、大数据、甚至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应用,我们将获取前所未有的有关整个城市运行状况的综合信息,并反馈给这个城市的大脑——城市综合运营指挥中心(IoC),并据此做出科学决策和宏观调控,以优化城市的管理和运营,使之一直处于良性运转和循环,这就是我们通过大数据以智慧的方式运营和管理着整个城市的新的方式和方法。

 当然,在上述新技术出现以前,这些场景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所以我们还要感谢为这个世界带来如此多创新技术的企业及个人,是他们用实际行动改变着这个世界,提高了我们的工作效率,方便了我们每个人的生活。

 在智慧城市的场景中,软通动力已经将大数据运用到了城市顶层设计、科学规划、宏观决策、舆情分析、精准扶贫、 应急指挥、劳动就业、行业分析、产业洞察、交通出行、节能环保、文化旅游、医疗养老、智慧社区等诸多领域。软通动力以城市为平台,提供综合的大数据洞察,逐步全面覆盖了政府、产业、民生的方方面面,使城市更加宜居和可持续发展。

 刘冬冬:大家都是摸着石头过河,你们在城市大数据创新实践中,遇到哪些困难?又采取了哪些改进措施?

 曹晓兵:软通动力是基于城市大数据来为政府、产业、市民提供服务的,城市中的大数据来源于各种应用系统。过去,这些应用系统都是根据各个部门、各个行业的不同需求来单独实施部署的,没有统一的规划,也没有考虑过技术标准和数据接口的兼容性,所以形成了非常多的大大小小的信息孤岛和重复建设。

 软通动力的解决之道就是通过城市云平台来整合各类应用系统。通过在支撑大数据平台的城市云上集中部署SaaS应用来解决信息孤岛以及重复建设的问题。政府、企业、市民都可以通过城市云上的各类应用来满足他们的不同需求。

 在这个过程中形成的数据会在后台统一存储和管理。那么,对于在城市云建立之前就已经存在的历史数据怎么办呢?我们可以借助一些自动化工具将这些数据进行清洗、整理、转化,加载到城市云数据中心,并与实时产生的新数据进行融合,再通过分析和可视化,形成更有意义的城市洞察服务。

 刘冬冬:能否结合具体应用场景,分享两个你们今年实施的客户案例?

 曹晓兵:软通动力始终以“产业”的视角开展大数据业务,具体的方法和步骤通常概括为如下4点:

 ① 顶层规划引领:确定产业发展方向、目标及行动

 ② 整合汇聚资源:多渠道整合政府管理服务数据资源

 ③ 示范应用突破:产业应用平台引领产业突破升级

 ④ 培育新兴业态:大数据应用聚集形成新业态新模式

 在此,以城市大数据中心和产业大数据洞察服务平台为例:

 案例一,城市大数据中心

目前,我国在大数据发展和应用方面已具备一定基础,拥有市场优势和发展潜力,但也存在政府内部各部门数据开放共享不足、产业基础薄弱、缺乏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法律法规建设滞后、创新应用领域不广等问题亟待解决。软通动力以建设和运营城市大数据中心为抓手,打通城市管理中委办局数据,如:公安局、民政局、人社局、工商局、卫计委等。通过数据库、接口、文件等形式与委办局形成的数据常态化对接,实现城市政务信息资源的汇聚与共享。

曹晓兵:软通动力大数据创新实践
 

 城市大数据中心架构图

 1. IaaS层,实现基础硬件资源整合,利用大数据中心的基础设施,兼容云计算的虚拟化技术,为政府、企业和个人提供计算能力、存储能力、安全保障等。

 2. DaaS层,利用大数据管理工具将大数据资源进行了整合,包括:人口库、法人库、空间地理库、宏观经济库等基础数据库,利用已有的应用系统或者互联网数据采集手段,将特定数据进行采集和入库的互联网数据库。具备基础数据的可视化展示,查询统计,专题管理等基础功能。

 3. PaaS层,提供各类智能支撑工具,将基础数据进行了优化和提升,提供支撑工具集、分析工具集、开发测试工具集等二次开发接口。

 4. SaaS层,提供各种智慧化的应用,服务于政府、企业和公众。

 为了支撑大数据中心的运营,在大数据中心还提供运维监控、运营管理支撑和分析平台,包括运营、计费、监控等一系列功能。

 客户收益:

 1. 一数一源,数据创造价值。

 2. 解决各委办局数据统一命名、统一数据格式等问题,形成数据状态的统一刷新,让准确、可信赖的数据创造价值,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减少工作失误。

 3. 协同服务,宏观统筹全局。

 4. 打破信息孤岛,通过多维度融合的数据,从多角度的分析业务情况,为各委办局部门提供按需适配的协同参考,提供领导决策支持。

 5. 成就智慧,创新引领创业。

 6. 基于大数据智能分析,将新市场、新需求的信息共享,实现政府大数据的智能化精准施策,营造高效、优政、惠民的软环境,有效的规避创新的风险,提高创业成功的概率,为城市产业升级与创新服务保驾护航。

 成功案例:无锡大数据中心、新县大数据中心、盐城大数据中心、南通大数据中心、武汉旅游大数据中心等。

 案例二,产业大数据洞察服务平台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大背景下,我国的城市产业发展进入了产业结构升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经济发展动力转型的关键阶段。城市治理和产业发展决策者如何准确的把控经济发展现状,对产业进行精确定位,规划发展方向,并优化资源配置,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 产业大数据洞察服务平台基于互联网+产业的理念,通过融合汇聚城市、产业运行数据,并在机器学习等数据分析和建模技术的支撑下,提供一系列涵盖产业发展规划所涉及各领域的数据分析工具,进行产业大数据洞察,助力产业发展规划和决策辅助。

曹晓兵:软通动力大数据创新实践

 产业洞察中心

 以城市产业发展规划理论为主线,提供基于大数据建模和分析方法的产业洞察工具,服务城市产业发展规划决策。

 产业信息查询分析中心

 城市产业数据的查询和横向(城市间)、纵向(历史数据)对比分析功能,提供产业数据查询和分析服务服务。

 产业数据开放平台

 面向第三方应用或数据平台的数据采集、交换和服务能力,对该产业大数据洞察服务平台的数据可扩展性提供支撑。

 产业发展规划咨询中心

 根据城市产业数据分析结果,出具针对性的的产业发展规划咨询报告。

 产业数据仪表盘

 对城市产业运行指标和数据进行全局展示,并提供省内、国内平均水平作为参考线,展示城市产业运行指标和基准值。

 产业运行监控

 城市产业运行数据展示大屏,实时进行产业运行全貌和城市发展动态的展示。

 产业链分析

曹晓兵:软通动力大数据创新实践
曹晓兵:软通动力大数据创新实践

 产业结构洞察

曹晓兵:软通动力大数据创新实践

 通过该平台的服务,可为客户实现的价值:

 1. 洞察分析区域产业结构,以数据驱动的方式发现产业结构升级和产业发展规划方案和政策的制定。

 2. 城市产业发展定位,从城市的资源现状和发展状态出发,实现城市产业的战略规划定位。

 3. 产业链分析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区域所涵盖的产业链环节进行分析,实现产业链最终产品产能结构与需求结构的匹配度分析,同时提供产能与生产要素规划匹配分析。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所需的信息支持。

 4. 各产业运行状态监控,动态把握城市产业运行状态,对城市中各产业的运行数据进行监控以及趋势分析,把握城市经济脉搏。

 5. 产业指标异常预警,在对城市各产业的指标数据进行监控的同时,对于一些偏离正常值的产业数据和指标进行预警提示,提醒相关城市治理和决策者及早发现问题。

 6. 城市间横向对比和历史数据对比,提供城市之间进行产业数据和分析结果的对比分析功能,找出产业发展的差异和问题所在。

 7. 产业发展相关规划和政策推荐,针对当前城市的产业发展现状和目标,通过城市画像和聚类分析,提供其他城市在相关问题的上解决方案和政策案例,供决策者参考制定相关解决方案。

 典型客户:发改委、经信委、城市规划局、统计局、各行业协会

 刘冬冬:在推动大数据战略合作和生态建设中,做了哪些积极尝试

 曹晓兵:软通动力始终围绕人才、技术、产品、资金、政策、标准等核心要素,推进大数据战略合作和生态体系建设。即以产学研合作、科研成果转化、高端人才培养作为企业发展的源动力,并积极参与国家行业标准的制定,借助行业协会和产业联盟汇聚和整合上下游资源,引入社会资本并联合战略合作伙伴以及ISV集群,共同推进产业和项目落地。

 软通动力的生态体系大体可以分为六大部分:

 一是政府。包括发改委、工信部、住建部等中央政府和各个地方政府,我们参与其标准的制定、推动标准化进程。与此同时,政府也是软通动力在智慧城市业务领域的服务对象和目标客户。

 二是行业协会、产业联盟。如首席数据官(CDO)联盟、中关村大数据产业联盟、中国大数据产业生态联盟、边缘计算联盟等,软通动力都始终积极参与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此类联盟组织给软通动力带来的价值包括:专家智库、传播平台、资本运作、产业协同等。

 三是战略合作伙伴。软通动力的战略合作伙伴包括华为、IBM、微软等业界顶尖的公司。众所周知,软通动力是以IT服务外包业务起家,随着公司的快速成长和业务转型的成功,软通动力与上述企业的关系已不再是单纯的甲乙方关系,而是逐渐变成合作伙伴关系。

 四是投融资机构。智慧城市业务是软通动力近几年来成长最快的业务板块。软通动力采用的是投资拉动产业落地的策略,以提供产品和服务为出发点,积极实践PPP模式,在此方面,投融资机构便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包括国开行、商业银行、基金公司等。

 另外,生态体系的建设还包括众多的ISV(独立软件开发商)和学研机构。例如:与MIT联合研发CityFusion城市科学规划平台、与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成立“环保大数据联合实验室”、与中国农业大学联合开展“农业大数据”创新应用和产业推广等。

 刘冬冬:新的一年,你们在大数据商业布局和服务落地上,有哪些新规划?

 曹晓兵:2017年,软通动力的战略方向不变,将一如既往在智慧城市领域持续发力,除了不断与更多城市合作,扩大软通动力的智慧业务版图外,还要与合作伙伴一道,以合作共赢为基本原则,在各个城市深耕细作,让更多的智慧项目落地实施。

 其核心是依托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端到端”综合解决方案,线上是以城市大数据平台为支撑的城市云,通过城市云为政府、企业、市民提供丰富的创新应用和信息化服务;线下则是以城市创新综合体或“双创”中心为依托,整合和优化上下游产业链,促进城市的产城融合。用城市大数据为线下实体提供创新动力,同时也不断将线下实体产生的数据融入到线上来,丰富和完善城市大数据,为城市发展提供更多的智慧应用与洞察服务。(完)

 注:本文由“首席数据官联盟”公众号及其运营主体整理、创作,如需转载或引用该文章的任何内容,请在微信公众号后台留言,转载时请注明来源。未经同意,不得擅自修改、歪曲、篡改文章内容。

☞点击进入 软通动力 在数据观的企业栏目>>>

 

 

责任编辑:陈近梅

分享: